顶点小说 >> 军事小说 >> 不为人知的细思恐极 >> 第2章 宛城之战,曹操到底丢了什么?

第2章 宛城之战,曹操到底丢了什么?

鲁小鱼

最新推荐:
我在异界有座城
我是一具尸体
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
都市之最强狂兵陈六合
叶风叶紫灵
武神至尊叶风全文免费
茅山捉鬼人
捉鬼龙王之极品强少
我的道士生涯
沈清舞陈六合
叶风叶紫灵免费完整版
大明最后一个狠人
盛唐不遗憾
抗日之浩然正气
三国重生马孟起
大唐李承宗
寒门枭士
唐朝好地主
重生之民国元帅
灭世武修
铁骨
唐砖
 

    宛城之战,爆发于公元197年,张绣先投降,后反叛得胜,2年后再次投降曹操。

    这场战斗的规模,不算很大,但对于曹氏宗族来说,无异于灭顶之灾,因为曹操的长子曹昂,很不幸的战死了,这在很大程度上,影响了曹魏中后期的发展历程。

    张绣,他在宛城之战结束后,风光了十年,就被迫自尽而死,这在曹军阵营中,是很奇怪的一幕。

    曹操爱才,而其手下大将张辽、徐晃等,全部都是降将,他们不仅活的好好的,曹操也履行了对他们信任的承诺。

    唯独张绣,在曹军阵营中是个例外。本章开始之前,从史书中重新梳理宛城之战。

    公元196年,张济因军中缺粮,率部进军荆州,不幸战死。张绣接管张济余众人,在刘表的安抚下,驻军宛城与荆州互为犄角。

    公元197年,东有吕布,西有张绣,北有袁绍,南有孙策的情况下,曹操担心腹背受敌,开始减除来自后方威胁。

    曹操很睿智,他首先出兵围剿三个威胁中,势力最为薄弱的张绣。所幸的是,曹军刚到,张绣听从军师贾诩的建议,率军投降,此为宛城之战开始。

    面对归降的张绣等人,曹操非常开心,不仅占有了张济的妻子,还拉拢张绣手下大将胡车儿。

    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,突袭曹军护卫队,杀死了曹昂、典韦、曹安民等人,曹军退出宛城,此为宛城之战结束。

    这段来自《三国志》正史的记载,基本还原了宛城之战的前因后果。

    然而,长子曹昂战死这种事,竟没有多少笔墨记载,反而对典韦的记载比较详细,而且再翻其他史料,会发现一个很诡异的现象。

    那就是,刻意的抹去“张绣听从贾诩建议”的口吻,都是绣怎么的怎么的,搞得好像贾诩是打酱油的一样。

    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绣传》的注引《傅子》记载:“绣有所亲胡车儿,勇冠其军。太祖爱其骁健,手以金与之。绣闻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,遂反。”

    呵呵,无论张绣和贾诩,谁出的主意先降再叛。首当其中的曹操,他公开笼络张绣的大将胡车儿,老曹心理在打什么算盘,恐怕不是单纯的爱才,这么简单的吧?

    纵观曹军中的降将,张辽、徐晃皆为降将并受到重用,但是他们统一的特点是:主公已死。

    比如张辽,曹操处死了吕布,陈宫是自己甘愿受屠,高顺不愿意归顺被枭首,然后剩下张辽,曹操安排张辽统帅吕布军旧部。

    史书记载,曹操进入宛城,是以胜利者的得意忘形入城,不仅公开霸占张绣的嫂子,还公开表达对胡车儿的喜欢。

    在这种看似荒诞和得意的背后,曹操的眼睛,一定是冰冷的。“手以金与之”笼络胡车儿,就是为了收降张绣旧部,而提前做的安排。

    至于张绣,只有杀了他,才能完全抹去西凉军旧部反叛的可能。霸占张绣嫂子,甚至很可能是曹操故意而为之,就是为了找个理由干掉张绣。

    结合老曹这两条,一个诡异的片段就出现了:曹操故意霸占张绣其嫂,激怒张绣,同时还拉拢胡车儿,许诺荣华富贵后联手除掉张绣。

    这一个脑补的片段,正史没有记载,但如果真有其事的话,就可以解释宛城之战那晚的诡异现象。

    张绣发动反叛的当夜,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转移物资和穿戴重甲,曹操不仅没有引起疑心,反而很爽快的同意了。

    因为在曹操看来,他认为是胡车儿要趁机干掉张绣,所以才放心的让张绣的部队调动。

    甚至有可能那一晚,胡车儿跟曹操秘密约定了什么,所以那一晚张绣部队的所有怪象,曹操都能见怪不怪,因为他知道是胡车儿的计划启动了。

    胡车儿,作为曹操隐藏在张绣军的棋子,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但是,如果胡车儿本身,也是作为张绣和贾诩,打入曹军内部的一枚棋子呢?

    那曹操拉拢胡车儿叛主的密谋,就特么搞笑了!

    从曹操踏进宛城那一刻,他就亲手布置一场“清君侧”的好戏,可惜贾诩和张绣将计就计,一场暗杀与反暗杀的遮天大网,紧锣密鼓的在宛城中,悄声张开。

    战火弥漫,硝烟骤起,仓皇逃出宛城的曹操,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,盘点阵亡名单,曹操估计撞墙的心都有。

    大将典韦和侄子曹安民的牺牲,老曹很伤感,但这不是他最伤感的,因为他一手培养且养大的曹魏继承人、长子曹昂死了。

    虽然很多史料记载,曹操很痛心典韦,还亲手为其吊唁,但这是属于收买人心的作秀,曹操临终前的遗言,还对此事耿耿于怀:

    “子修(曹昂)询问为父,其母(丁夫人)安在,为父将何辞以答?”

    身为曹魏当家人的曹操,在面对最痛心的损失面前,还要硬撑着死要面子,但曹操的发妻丁夫人,可不管,她哭天喊地的跟曹操闹,甚至毅然与曹操决裂,到死都没有原谅曹操。

    曹操他又能怎么办?只能默默咽下这口苦水,只有临终前,才对曹丕训话:“死而有灵,子修(曹昂)询问为父,其母(丁夫人)安在,为父将何辞以答?”,其言语中伤感,颇令人动容。

    而曹操对大臣的托孤遗言中,又一次提到“孤长子曹昂,刘氏所生,不幸早年殁于宛城。”

    曹昂的战死,曹操的痛心溢于言表,野史中甚至流传曹操对曹丕说:“若子修尚在,焉能有汝之今?”的对话。

    宛城之战,对于曹操来讲,不是第一次失败,也不是最大的一次的失败,但却是曹氏宗族最大的失败兼惊喜。

    因为曹魏政权的权利交替,开始重新大洗牌!

    长子曹昂战死,次子曹丕将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,之前将荣华富贵押在曹昂身上的人,纷纷改换门庭,开始支持卞夫人。

    宛城之战的后续发力点,还不在这个地方,因为卞夫人有两个儿子,宛城中除了长子曹昂,还有卞夫人的长子曹丕。

    典韦是力战而亡,曹昂和曹安民(曹操子侄)是被箭射死,而时年7岁的曹丕,却奇迹般活着逃出城。

    假如,西凉军多放一箭,把曹丕也射死了,那就不乱了,就不会出现煮豆燃豆萁的泣血诗歌。

    曹昂的死亡,算是曹氏宗族的失败,但曹丕活了下来,姑且算曹氏宗族的惊喜,可是这个惊喜又多了一个变故,那就是曹丕的兄弟曹植。

    该死的西凉军,如果多放一箭射死曹丕,第一顺位继承人铁定就是曹植了,连选都不用选了,曹魏中期政坛的权利争斗,也不会出现两极分化。

    搞笑的是,张绣反叛,杀死曹昂和曹丕,都不应该是主要的,最应该干掉的是曹操,这对张绣是利益最大化。

    因为把曹操干掉了,张绣最后的下场,肯定不是被迫自杀这么尴尬。而且曹操一死,中原必定大乱!

    姑且不说他身后的荆州军会不会进军中原,袁绍肯定不会放过机会,吕布再徐州再折腾两下,一直“阴欲袭许”的孙策再踹几脚,整个三国的历史都给改写了。


    可惜,历史是没有假设的,曹操和曹丕两父子,就这么狼狈的逃出宛城,这一战曹操除了损兵折将外,在数十年后,还制造出一个选择继承人的问题。

    上述,就是宛城之战的所有分支线索,至于曹操到底有没有借助胡车儿杀死张绣的密谋,翻遍《三国志》和所有正史,竟然都找不到任何记载。

    而且,嫡长子曹昂战死这件事的记载,也是寥寥数语。

    这似乎有点奇怪啊!

    就算宛城的军人,文化不高不懂得记录,但曹丕登基后,即便是为了作秀,也应该查清楚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如果胡车儿和曹操有密约,那被逼迫自杀的不应该仅仅是张绣,胡车儿和贾诩,怎么也得判一个次谋,为已故兄长报仇,增强曹氏宗族凝聚力,一举两得的好事,为什么他不做呢?

    难道,除了这些线索外,还有别的什么猫腻,隐藏在宛城中?

    “晋司徒阙,武帝问其人於勖。答曰:‘三公具瞻所归,不可用非其人。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,孙权笑之。”——《晋书荀勖传》

    “魏氏如诩之俦,其比幸多,诩不编程、郭之篇,而与二荀并列,失其类矣。且攸、诩之为人,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!其照虽均,质则异焉。今荀、贾之评,共同一称,尤失区别之宜也。”——《三国志·裴松志注解》

    这两条不起眼的史料,本不该出现在本文中,可这两天史料,客观公正的还原了了贾诩,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。

    还有,曹丕授予贾诩三公(古代最为尊贵的三个官位的统称),荀勖用“不可用非其人”来形容曹丕授予贾诩三公,孙权听到后的笑翻了天,如果晋武帝随意用阿猫阿狗来当三公,就会闹出笑话。

    荀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,甚至不如他起兵造反的舅舅钟会,“勖久管机密”是晋书中对他的评价,他的话语虽然不多,但其工作的隐秘性(久管机密),让其话语十分具有权威性。

    裴松志更直接,他干脆认为贾诩不配与荀攸(曹操大半生的顶级幕僚)共同列传,而且用很鄙视的口吻评价:贾诩与荀攸的人品比较起来,简直是如月亮的光芒和竹木燃烧的火光,都是光,但根本性质不一样。

    裴松志认为贾诩虽然有才,但是其人品有问题,不配与荀攸这样品才兼优的人并列一个传记。

    现代人,可能对并列一个传记的重要性。但是在古代,这可是比命还重要的事情哦!

    比如,史学家出了两本书,一本是《忠臣传》,一本是《奸臣传》,荀攸和贾诩进了《忠臣传》,但是贾诩偏偏不配进《忠臣传》,他应该进《奸臣传》,怎么能把荀攸与贾诩,共同收录在一个列传里面?

    这,就是并列传记。

    三国前后是群雄割据的大争之世,像吕布那样先后换了三个主公的人,一脚踹死一窝,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,纯属文学艺术加工。

    而且如果照这么算的话,贾诩堪称“五姓家奴”,先后跟随董卓、李傕、段煨、张绣、曹操。

    并且他和吕布一样,贾诩跟随的主公,全被都被他亲手坑了一下,要不是他煽风点火得让李催郭汜挥师关中,怎么可能出现汉朝官吏被杀尸横遍野,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?

    当然,贾诩坑过的五个主公,暂时不包括曹操。

    再回到宛城之战,面对撺掇张绣反叛,杀了长子的谋士。贾诩在曹操时代,始终都是“执金吾”。

    而且,曹操授予贾诩“执金吾”的官爵,还是念在贾诩说服张绣投降,才勉强赐予的。

    毕竟当时要跟袁绍决战,多一个人多一份胜算,还有曹操战胜袁绍之后,也没有对贾诩进行额外封赏,也就是说,曹操并未多么看重贾诩。

    贾诩获得三公这样显赫的官爵,是在曹丕登基之后才有的,封了三公之后,贾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
    但在曹操活着的时候,贾诩在曹操眼里不过是个蛋!

    再回看,宛城之战的人员名单,张绣(活)、贾诩(活)、曹操(活)、曹昂(死)、曹丕(活)、曹安民(死)、典韦(死)

    呵呵,曹操病逝,张绣自杀后,这场战争的参与者只剩下了贾诩和曹丕两个人,也就是说如果有猫腻的话,知情人仅剩下贾诩一个。

    曹丕如此重用贾诩,是贾诩贡献了什么计谋,还是做出特别大得贡献?

    翻遍史料,发现贾诩在曹丕时代,除了装孙子就是家里蹲,压根没啥功劳可言。作为杀死曹昂的参与者,曹丕不仅没有为兄报仇的心思,反而授予一个没有特殊功劳的人为三公。

    这种诡异的封赏,也难怪荀勖、孙权、裴松志等人会鄙视和嘲笑。但是,曹丕为什么要授予贾诩三公呢?

    换个角度说,贾诩凭什么能让曹丕授予他三公,要知道曹丕才是皇帝,贾诩...

    想到这里,根本没有答案,我们只能从一件阴谋的作案动机反推!

    如果宛城之战曹昂没有战死,曹丕顶破天,也就是个王,还是人身自由都受限制的那种。

    如果宛城之战曹操不幸战死,曹魏十有八九早没了,下一个夺取天下的,还不知道是谁,贾诩想要当三公,恐怕不知道要换多少个主公,才能当上。

    可是,曹昂死了,曹操活了,看似偶然的背后,有没有必然的可能性?

    宛城之战张绣军反叛那夜,有一份猎杀名单,上面只有曹昂,但没有曹操和曹丕,有没有可能呢?

    如果真出现这个可能,那又有什么利益可供分配?

    脑补一下:

    张绣发动突袭,贾诩叮嘱军队,禁止伤害曹操和曹丕,两年后张绣与贾诩归降曹操,贾诩望着日渐长大的曹丕,和疼爱两个儿子的卞夫人。

    他知道如果“禁止伤害曹操和曹丕”的安排流出,以曹操的性格指定把卞夫人和曹丕拉出去枭首,虽然卞夫人压根不知道这件事情,当年7岁的曹丕更不可能参与这件事情。

    但是贾诩的这个安排和宛城之战的结果,所有人一看,典型的“杀长子扶次子上位”,而且绝对是有鼻子有眼!

    曹丕长大之后,贾诩无条件的站在了曹丕这方,尽心尽力帮助他上位,等曹丕上位之后,再将隐藏了多年的宛城之战内幕拖出,曹丕会怎么想?

    如果,这个内幕被传出去,那堪称三国第一笑话,甚至比曹叡的亲生父亲,还要八卦和猛料。

    恐怕内幕流传出去的瞬间,曹氏宗族立即会四分五裂,曹操的儿子多得是,为啥要效忠一个“杀长子扶次子上位”的混蛋?

    脑补出来的片段,虽看上去荒谬可笑,但却有存在的可能,我依稀记得一句,忘了谁说的名言:

    “有极多的显得可笑的行为方式,其隐藏的动机却是明智而合理的”

    若这真有这个内幕存在,不晓得曹丕在看贾诩的眼睛时,是否会细思恐极呢?

    (本章完)



第2章 宛城之战,曹操到底丢了什么?  
相关:    医路坦途  我,神明,救赎者  醉仙葫  时空之头号玩家  
加入书签 翻上页 ↓最新章节↓ 下一章 投推荐票
推荐:
武夫
模拟修仙传
盖世人王
将军好凶猛
全军列阵
陆地键仙
大魏芳华
大荒剑帝
一剑绝世
最强战神
春丽和奶奶
 
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
0.0032s 2.2456MB
搜"不为人知的细思恐极"
360搜"不为人知的细思恐极"
语言选择